首页 > 女生小说 > 快穿:戏精宿主她越学越坏 > 第195章 待替换1

第195章 待替换1(2/2)

目录

但后来普伦狄克做了什么呢?他离开了。他出去遛了个弯儿,避开了这种噪声,在树荫底下找了个地方打了个盹儿。

因此,假如共情唯一的结果就是让人身临其境地体验痛苦感受,那么对帮助他人而言,这恐怕是最苍白无力的一种影响了。与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人摆脱痛苦相比,我们永远有容易得多的办法来摆脱对痛苦的共情,比如翻过这一页、转开视线、捂住耳朵、想想其他的事情或者打个盹儿。

如果是在一个能够轻易脱身的情景中,想要用共情来驱使人们主动帮助他人,那就必须换个方式了。但是,丹尼尔·巴特森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系列机敏的实验,让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有机会选择脱身而去,但大多数情况下被试并没有这么做。恰恰相反,他们会去帮助那些让自己产生共情的人。而这就让自私动机理论难以自圆其说了。

我非常欣赏巴特森的解读:共情的力量取决于一个人的体验是否足够显眼以及是否能够为人所注意到,使人难以忽视。例如,如果我非常爱自己的孩子,而他正在忍受剧烈的痛苦,对他痛苦的共情就会让我把他抱起来并竭尽全力去驱逐这种痛苦。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虽然的确也有这个作用,但如果只是想让自己的痛苦消失,那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是让孩子接着哭,自己出去放松一下。恰恰相反,共情让我知道自己所爱的人正在忍受痛苦,我非常爱他,所以就会尽力去让他感受更好一些。

这个视角跟通常所说的共情的工作机制有所不同。共情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激发善。恰恰相反,共情需要与已经存在的善相联结。也就是说,共情会让好人变得更好,因为善良的人不喜欢他人受苦,而共情会让痛苦更加凸显。相反,如果让一个虐待狂变得更能共情,他就会变成一个更开心的虐待狂;如果我对孩子的痛苦无动于衷,那他的哭声对我而言就不过是一种噪声罢了。

共情也能为更广泛的道德准则提供支持。例如,如果有人扇我耳光,我肯定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感到不愉快,但这本身并不能让我意识到扇别人耳光是不对的。可是,如果我能对被扇耳光的人共情,如果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感受,我就能更普遍地意识到:如果扇我耳光是错误的行为,那么把这个行为加诸他人也是错误的。

通过这种方式,共情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感受并非独一无二的。绝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不喜欢被扇耳光,他不喜欢,她也不喜欢,以此类推。继而,我们就会把这个认识泛化,即没人喜欢被扇耳光,最终就会得出一个更广泛的有关扇人耳光的禁律。

共情和道德可以相得益彰、相互强化:对共情的实践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并非独一无二的,这就支持了公正的道德准则的观念,继而会让我们更多地与他人共情。

对共情的支持者而言,这也解释了共情为什么能够成为激发善举的一种力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