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天女散花空谷足音(2/2)
钱程和钱奏后来都去城里上了学。又过了几年钱程去日本留学,钱奏由于不愿意读回家当起了少爷。
昌恒不再放羊了,可是他欠了钱永顺家的钱。一直给钱永顺家白白干活,就这样过了几年一算账,利滚利,还欠人家二百来块钱。拿什么还人家,忍了吧。
又过了几年,也是该着出事,有一天昌恒很晚才收工回来。他把牲口都卸下牵回牲口棚里,一切都弄好了。回家吃饭时,路过钱奏的门口,看见钱奏搂住他小妈在亲嘴。昌恒装作没看见想走,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原来钱奏跟他的小妈有一腿,说是小妈实际上比钱奏还小一岁。这天,钱奏的小妈在钱奏门口路过。由于钱永顺有三个老婆,年纪大了老牛啃不动青草了。这个小老婆正是风华正茂年纪那里耐得住寂寞,钱奏也是正当年。钱奏和她一调情,一来二去二人就滚到了一块。二人好的是如胶似漆,寸步难离。只是瞒着老头不知,家里人知道这件事的不少。这个小老婆从城里刚回来,几天不见,两个人是格外亲热。没等回屋在屋门口两个人就亲在了一块。由于天已经擦黑,他俩没有注意到昌恒的到来,被昌恒撞了个正着。
钱奏他小妈哭着跑回了钱永顺那里,她恶人先告状说:“老爷,你可得替我出气。昌恒那小子调戏我。”
钱奏本来就想找机会报那当孙子的一箭之仇,没想到今天找到了机会。他本来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虽然他也有老婆。可是今天他老婆回娘家了,家花没有野花香。他一看见他小妈那骚样把持不住自己一看四下无人,就搂住了他小妈。眼看二人就要进屋去哪个了,不巧被昌恒正好撞上。他灵机一动,给他小妈出主意来一个恶人先告状。他想这既可以摘掉自己,又可以借题发挥整整昌恒这个孙子。
钱永顺还没有说话,钱奏也前脚跟后脚跑了过来。他说:“这件事,我来作证。这小子见四下无人,看见漂亮女人就心生歹意。不是我赶到,险些被这家伙占了便宜。”
董昌恒说:“老爷冤枉啊,是我看见他俩人勾搭。是他们俩反咬我的。”
钱永顺也不傻,他想董昌恒说得可能是真的。他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子,整天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可是如果把帐算在小儿子头上,那可是好说不好听。儿子跟妈胡搞,那不是乱伦吗?因此,他大喝一声说:“昌恒,你不要狡辩。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不做这件事,人家怎么会说你哪。把这小子捆起来,给我往死里打。”
几个家丁过来二话不说把昌恒捆到树上,用鞭子打了起来。
昌恒咬着牙挺着,后来被打昏了。管家杜荣兴怕把人打死了,不好收场。他赶紧来到钱永顺的跟前说:“老爷,不能再打了,再打我怕这小子就去见阎王了。我看不如这样,先把这小子关起来。明天派人把他送到县城日本人那里,说他是路。给他戴上红帽子让他蹲大牢,最好就让他死在牢里。这样你既出了气;又不留下私设公堂打人致死的把柄。岂不一举两得。”
钱永顺也不傻,个人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利。打打这小子解解气就得了,如果再打下去那是画蛇添足,也就弄巧成拙了。他装模做样说:“都是乡里乡亲的看着村里老少爷们的面子,不要再打了。今天,便宜这小子了。把他关进东厢房里,派人好好看守。明天把他送往县里,让官府发落。”
杜荣兴说:“是,老爷。”
七
董昌恒的朋友董运海知道了昌恒的事情,他安慰昌恒他父亲说:“老伯,这件事你不用担心,我会把我哥救出来的。”
到了晚上后半夜,董运海根据邻居董大妈提供的线索,知道昌恒被关押在东厢房。董大妈在钱永顺家里做饭,他把今天的事情看在眼里。她知道钱家父子不是个好东西,回到家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给来家里打听消息的董运海。董运海会武功,高来高去如走平地。他把钱永顺看门的两个家丁打昏拖在一边,用飞镖打死一条狗。从家丁身上找到钥匙开开门摸了进去,这时昌恒已经苏醒。他见门一开,从外边影绰绰闪进一个人。他轻声问:“谁?”
董运海小声说:“我,是恒哥吧?你不要着急,我来救你了。”说着,他来到昌恒身旁。为他解开绳索,背着他从屋里走了出来。来到外面他施展开自己的轻功,一口气来到昌恒的家里。
西屋里点着灯,他放下昌恒。昌恒虽说挨了钱永顺的毒打,可是他身强力壮正当年。现在已经缓过劲了,他见他妈一个劲在旁抹眼泪。
他爹说:“孩子要不是运海救你恐怕咱爷俩今生是难见面了。发生了这么大的事看来家里你是不能再呆下去了。你赶快去外边先躲躲,天明了钱家恐怕就会来家要人。”
董运海说:“只能这样了大哥,你走吧!你放心你的家里人有我照看。”
昌恒觉得也只能这样了,他趴在地上给爹娘磕了个头。一狠心和父母,董运海贤弟洒泪分别。
第二天,钱永顺派人来家搜抓董昌恒。董运海领着乡亲们抗议说:“我们没有见到昌恒回来,你们把人交出来。凭什么你们私下抓人。”
村里的老百姓也跟着吆喝让他们交人。管家杜荣兴一看搜不出来,量是被人救走后跑了。现在是无凭无证,也不能发作。只好领着人灰溜溜走了。钱永顺听管家回去一说,也没有办法。只好暗气暗憋。
董昌恒跑出去参加了路军,在三六旅七七二团二营三连当兵。结识了张伟,张伟后来成了三连的指导员,他被提升为副连长。
这次上级要抽调一些人员到地方组建地方武装,打游击。由于他在那一带比较熟悉被组织选中,成为游击训练班的学员。组织上决定派他到临山地区以北成立白云山游击大队,任命他为大队长。
说罢董昌恒咱们再来说说张伟,张伟是玉杯县、陈家营镇西街村人。家在西街一条南北大路的东边。他家门口这条大路,再往南越过平汉铁路和丽水通往三河湾村,从三河湾村的西边村头穿过。
他们家种的地就在三河湾村北边。这条大路被铁轱辘大车日积月累碾轧留下了两条深深的沟,车沟弯弯曲曲深深雕刻在张伟的记忆中。
张伟在和爷爷父亲一起种地时,时常看到三河湾村的一个老头去陈家营镇赶集时亲热的和父亲和爷爷打招呼,然后三个人就蹲在地头上聊个没完。经父亲介绍他才知道这是三河湾村的岳普耀爷爷。
爷爷告诉他,岳普耀爷爷现在是三河湾村岳氏家族的当家人;还告诉他反击外来侵略时他的不平凡经历。岳普耀二十多岁时曾参加过越南的中法战争,取得了有名的镇南关大捷。享受过取得胜利的喜悦;不惑之年曾参加过东北的中日甲午战争,六万多人三次围攻海城都没有成功。后来清政府被迫向日本侵略者求和,也让他品尝了失败的滋味。后来他又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在北仓阻击国联军的进攻,失败后逃回家里。耳顺之年他把振兴祖国的梦想寄托在年轻人身上,领着村民创办学校。鼓励后生出外求学,参军。
九
1936年冬季,张伟被抓壮丁。当时我们这里的人认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所以张伟的家里人为此都十分难过,想托人让张伟不去当兵。可是经过岳普耀老爷子的劝说,才改变了初衷。
张伟记得那是一天下午,岳普耀来陈家营镇赶集回去时路过张伟家门口。张伟的爷爷在门口碰到了岳普耀老爷子,他亲热打招呼说:“来赶会(赶集)了老兄?”
岳普耀笑笑说:“在家坐着觉得闷,来街闲游游,散散心。我正准备回去呢。”
张伟的爷爷说:“来家坐坐吧?”
普耀老爷子说:“不了,上了岁数了。得慢慢往家赶路!天晚了,我这老骨头还得给你添麻烦。”
张伟的爷爷上来拉住岳普耀老爷子的胳膊说:“天晚了让孩子送你,今天咱哥俩唠会嗑。”
经过谈话岳普耀老爷子了解到是为张伟当兵的事情。岳普耀老爷子说:“老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我觉得这话不对,都不当兵了谁来保家卫国。如果是和平年代,人的思想解放了说不定还打破头争着去当兵,老弟到那时候你家里人想当兵恐怕还轮不到你家呢?”
张伟的爷爷叹息说:“我说的是现在,人来世上就这么一回。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枪子(子弹)可没有长眼,人死了啥都没有了。你倒说得轻巧。”
岳普耀老爷子说:“我们的老祖爷岳飞娘俩过日子,不是也当兵了。我觉得整天把孩子窝在家里,不让他经风雨见世面。那样的孩子长大后没出须(没出息,即不会说话办事,没有前程。),也是你所不希望见到的。”
张伟的父亲说:“咱说啥都没用,咱问问张伟。看他是咋想的?”
张伟听了岳普耀老爷子的谈论觉得人来到世上得干出一份事业,不然就是白活。因此他说:“爷爷,爹你们的心意是好的。我觉得这位岳爷爷说得对,我想去当兵。”
岳普耀老爷子赞扬他说:“这孩子将来有出须(会说话办事,有前程。)李清照有句诗就很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让孩子去当兵吧。”
张伟他爷爷说:“一辈不管两辈的事。他愿意去,我也不拦他。”
张伟他爹也想通了,孩子愿意去就让他去吧。他相信岳普耀老爷子的看法是对的。于是他说:“孩子你的事你做主,将来你有个好歹不埋怨你爹就中。”
不反对,就是开绿灯。张伟的爷爷、父亲和岳普耀老爷子谈话后心里开窍了,愿意让孩子当兵。这就出现了当时别家的孩子走时家里人是哭哭啼啼;张伟家里的人虽说分别也觉得不好受。可孩子要去接受社会的磨炼,他们还是愿意让他去的。因此,他们的心里却十分淡定。
十
张伟先是在卫立煌的部队当兵,忻口战役后他参加了路军。在陈赓的三六旅七七二团二营三连当兵。由于作战勇敢,又敢于坚持原则。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提拔为三连指导员。
为了发展地方游击队,壮大革命力量。开辟临山以北地区新的战场,考虑到他是玉杯县的人,组织上挑选他为游击训练班的学员。决定派他到临山地区以北成立白云山游击大队,任命他为政委。
他接受任务后,一天早上和董昌恒两个人离开了129师踏上了征程。张伟想到要回到临山地区以北开展游击战争。那里离家不是太远,他要抽时间回家看看。他想到了爷爷奶奶,爹妈。还想到了岳普耀老爷子,那个老头有意思。没有他也许没有我的今天。越想他越兴奋,他跟着董昌恒,两个人加快了脚步。
十一
张伟和董昌恒两个人离开了同志们,晓行夜宿向临山北部赶去。两个人扮成农民一路上说说笑笑倒也不寂寞。
这一天他俩来到风云县,进北门出南门眼看就要平安通过。他俩在南门刚走出几步,就被一个日军翻译官喊住。只听他说:“那不是董昌恒吗?怎么见了老乡不说句话就走哇?”
董昌恒回头一看,坏了这不是钱程吗?这小子怎么穿上了狗皮,来到了这里。他知道今天是在人家一亩三分地,今天想要活着走出风云县看起来是难上加难。他低声给张伟说:“你快走,他不认识你。上级交给的任务就主要靠你来完成了,不要回头,我来掩护你。”
董昌恒回过头笑笑说:“我当是谁呢,这不是老乡钱程吗?”
钱程戴着眼镜,领着几个日本兵掂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围了过来说:“今天怎么不让我给你喊爷爷了,孙子。”
董昌恒笑着说:“一码归一码,你这是啥话。你小子还记仇啊!”
钱程说:“你不要给我嘻嘻哈哈的,你当时可是威风面啊!你今天先给我跪下给我喊爷爷,爷爷今天高兴了,也许放你一条生路。”
董昌恒说:“此一时彼一时也,那都是咱们年轻气盛闹着玩那。今天我还有急事,等我回来你叫我怎么办都行?”
钱程说:“今天爷爷告诉你,老子去日本留学后。适逢大日本皇军要建立*****圈,我就给他们当了翻译官。没想到咱们两个冤家路窄,今天咱们碰到了一起。我听说我在日本留学期间,你还强奸了我们的家人。老爷子本来要把你交官法办,没想到你偷跑了。听说你跑出来当上了路,专跟大日本皇军作对。这就怪不得我今天对你不客气了。把这个路探子给我拿下,不要让他跑了!”
董昌恒一看日本鬼子围了上来,今天不动手是个死。动手说不定还能冲出一条血路。想到这里他突然冲着北边喊道:“一排往东,二排往西,三排掩护消灭这些王羔子。”
钱程往后一看,说时迟那时快董昌恒拔出手枪对准钱程连开三枪打死了这个卖国贼。接着他又开枪打死了几个日本鬼子,鬼子越来越多。他没有了子弹,他拾起被打死鬼子扔在地上的步枪和敌人拼在了一起。他连中数枪,最后他刺死一个正面敌人,背后被鬼子的刺刀刺中,他扭过头两眼直勾勾看着南方。仿佛要目送张伟前行……
张伟走了一段路就趴下来观看动静,这一切他都看在眼中,他真想冲上来和鬼子拼了。可是考虑到身上的重任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牺牲在自己的面前。
他暗暗咬着牙说:“小鬼子你们等着,血债还要血来偿。董昌恒我的战友,你的血不会白流我一定给你报仇。”
张伟肩负着重任,步履沉重顺着通往西门镇的道路向前走去。
这正是:
忍痛离开风云县,任务在肩责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