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 第26章 雁门之围

第26章 雁门之围(2/2)

目录

大业十二年,李渊升任右骁卫将军;大业十三年,李渊正式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晋阳宫监。

在这里,李渊等李氏众人展开了他们的野心,太原也成了李家的根基之地。】唐朝,武德九年。

“太原啊,”李渊对太原充满着美好的回忆,他回想起自己任职太原时的喜悦,“朕受封太原留守,这与朕的封国正是相当,这是天意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得了上天的启示,自己怎能不为之欣喜,不尽心筹谋打算

与他同样对太原充满美好回忆的还有李世民。

李渊得到太原留守的职位后,欣喜的并不仅只有他这个当事人,李世民、乃至李建成等人同样感到喜悦,这对他们来说一样是好事。

况且,当年在太原,李世民可没少结交豪杰之人,这也是他的羽翼的来源之一,比如长孙顺德和刘宏基。

【而隋朝的局势越发糜烂。

大业十二年,杨广南下去了江都,带着朝堂百官和后宫妃嫔,十万骁果,打算在他一直很喜欢的江都度过最后的人生。

而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各路起义兵马已经有了各自的气候。】

隋朝,开皇十八年。

杨坚看得气不打一处来:“他就这么跑了”没错,就是跑了,在杨坚看来,杨广带人前往江都的行为,与逃跑并无不同。“他导致了朕的大隋烽烟四起,他就不想着能否补救一下”最起码,不能保留下半壁江山

独孤伽罗摇摇头:“看来广儿还是太过顺遂了,才让他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愿面对。”或者说,当发现事实和他自己的认知有了大出入后,根本无法接受,立刻选择了逃避。

杨广的认知,就是觉得他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不然,他在有经验的情况下,为何还能选择接连征战但是,当他从自我认知中走出来、看到现实的情况后,发现和他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烽烟滚滚、无法压制……

“广儿并不愚笨。”独孤伽罗叹口气,要是真愚笨,如何能够换来他们夫妻的赞赏“但是,他的伪装

唐朝,贞观三年。

程咬金等出身瓦岗寨的文臣武将们不由得有些陷入回忆。

【面对隋朝一副末年的样子,李渊和他身边的人自然也动了心思。

他担任太原留守后,时任晋阳县令的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与李渊时常往来,而刘文静又和李世民交好,二人有时就会交流对隋朝的看法。

瓦岗寨李密势大后,刘文静因为和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进了监狱。

虽然被关进了监狱,但李世民仍旧去探望刘文静。刘文静认为,此时天下大乱,正是顺天应人、高举义旗的大好时机。况且,李渊本人手中有兵数万,而周边的百姓也来到太原城中避乱,“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

李世民对此十分赞同,于是部署宾客,潜图起义。但李世民担忧李渊会不同意自己的建议,对此,刘文静拉来了和李渊交好的裴寂,三人一同谋划。

在身边人和二儿子的反复劝说之下,也或许是隐忍得已经足够了,李渊终于下定了立刻起兵的决心。】

唐朝,武德九年。

李渊看着神迹复盘当年起兵前后的事情,又想到最近发生的变故,只能叹息,他的二儿子确实足够果断敏锐。

当时他确实起了心思,面对那样的情况、自己又有力量,怎么会不动心但是,他二儿子在整个筹划起兵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锐意进取、勇于决断、以及对整个局势的把握也是他不曾料到的,还有就是李世民展露出来的招揽人心的能力。

宋朝,开宝元年。

“晋阳起兵了,”赵光美道,这些都是他们知道的历史,现在也就像是看着历史在一步步发展一样,“从这时开始,唐太宗就踏上了他的道路啊。”

先前的雁门关救驾只是稍稍展露了他的天赋和心性,从劝说唐高祖李渊起兵开始,李世民的光华才真正开始绽放。

此时的李世民年纪多大不过十八。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