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同作家,汝何秀?(1/2)
陆遥发现剧情陡然一变,来自南方小国的侵略打破了平静。
女主角宫雪所在的部队,奉命支援南部军团。并且她所在的文工团,抵达了最前线,参加了对前线战士的慰问演出。
一开始,首长的命令吓到了他们。
生在和平年代,从来没有体验过战争残酷的年轻文艺战士们心怀忐忑。
他们不知道去了前线后,会有什么等待着自己。
直到他们抵达前线,接触到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和他们亲切交流后,一切都变了。
此时的中国,早已不是那支刚建国便被迫参加抗美援朝的部队,而是训练有素,装备先进,后勤充足的钢铁雄师。
前线战士们有理想,有信念,拥有保家卫国的使命感。
他们坚信能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宫雪等文工团战士受到感染,他们虽然只是文艺兵,但也想尽自己所能,为这场正义之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本应得到轮换机会的他们,拒绝了首长的命令,他们申请留在前线,冒着被战火波及的风险,为战士们表演节目,加油鼓气。
在一次例行文艺表演中,文工团所在的部队遭受到敌人的攻击。
敌人攻势猛烈,作为前线的桥头垒,这支部队很难在敌人的攻击下,抽出足够多人手保护文工团安全撤退。
此时,文工团面临着选择。
一个是接受前线部队的好意,跟随一个排的战士向后放撤离。
还有一个则是拿起枪,像真正的军人一样保家卫国。
如果是后者,前线的战士们都能理解。
因为文工团中有不少女兵,即使她们同样是解放军战士,但前线的战士们还是希望保护他们不受战火波及。
但文工团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他们一致同意,拒绝撤离前线,而是参加到这场战斗中。
战争是无情的,枪炮是无眼的。
最终,宫雪所在的这支文工团,伤亡过半。
其中,宫雪、刘峰和林丁丁,这几个男女主角和个性鲜活可爱的角色都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战斗结束后,整理文工团牺牲战士的遗物时,再次让人泪目。
战士们在宫雪的怀里找到一本笔记本,笔记本记录了她正在创作的歌曲。歌曲激昂向上,歌颂前线英勇无畏的战士们。
可惜,歌曲终究没有完成的那一天了。
林丁丁的遗物是一封信。
这个来自沪上的小姑娘,在信里面告诉家人,战争结束后她就回家,她想母亲做的红烧肉了。
还有刘峰,他的遗物也是笔记本。笔记本中记录了一个个名字,后面还有金额。
一开始,战士们还不懂其中的含义。
直到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刘峰的津贴都用来资助生活困难的孩子了。而笔记本中,记录的正是被他资助过的孩子们……
看到这里,陆遥双眼模糊。
这就是战争,哪里有什么主角。或者说,在这场抵抗侵略者的战争中,所有战士都是主角。
他们的牺牲令人惋惜,可正是他们的牺牲,保护了祖国和人民,值得人民永远怀念。
看完整部小说后,陆遥第一个想法是这部作品写得真好。
故事非常真实,主角不是那种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反而更像普通人。
比如小说中文工团接到上前线的命令后,主要角色之一的林丁丁表现得就很真实。她没有慷慨激昂,而是“猛地抓住了龚雪的手腕,身子剧烈颤抖着。”
收拾行李的时候,她突然哭了出来:“我...我从来没想过真的要去打仗...”
宫雪抱住她颤抖的肩膀,发现自己的手也在发抖。她今年才二十二岁,参军是为了改变家庭成分,从没想过会直面战争。
他们的胆怯值得唾弃吗?
并不是,他们是人,是人就会有杂念,有私心。
但同时,他们又是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战士。
这从他们奔赴战场后,心态的转变就能看出来。
【宫雪和文工团的战士们挤在军用卡车的车厢里,这时,一队装甲车正与他们相向而行,车身上布满弹痕和焦黑的灼烧痕迹。车上的士兵们满脸硝烟,有的缠着渗血的绷带,但他们的眼神坚定如铁。
这是他们第一次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心中的一颗种子正在发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