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诸天:从魔改笑傲江湖开始 > 第75章 巨变

第75章 巨变(2/2)

目录

弘治十一年二月,打了一年多,大明由进攻转为防守,倚靠火炮优势和武者素质,守护占领的土地。

总体来说,在各个方向,都有斩获,国土扩大一圈。

而这开疆拓土这种事,谁都会上头,就连文官也不例外,弘治与一众大臣商谈过后,决定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蚕食鲸吞相结合,什么时候对面议和了,什么时候停战。

至于后勤压力?如今的大明可不是两年前的大明了。

受元气复苏影响的不只是人,还有各种动植物。

最先有动作的就是华山,或者说柳易。

弘治九年初,柳易便亲自主持优质种子培育计划。

依靠着内力和元气的特殊性,加速粮食生长,培育能自主吸收天地元气,生长迅速的良种。

紫霞罡气洗炼,长青真气续命,天地元气催熟。

不到一年时间,柳易率人在福建沿海,培养了五代粮食,最终得到了可以快速生长的水稻和小麦的母种。

这里面长青真气发挥了不少作用。长青真气其实就是此前柳易创造出来,专门用于疗伤的长青功的升级版本。

嗯,主打的就是生命力旺盛,救治一切生灵。

弘治十年,华山、少林、武当、福威镖局联盟,在所属势力范围内,大力推广改良稻种,改良麦种。

先种自家的田,在三个月后,第一批粮食成熟,无数观望之人纷纷上门求购种子。

本以为会高价出售,却发现这良种售价与普通粮种一样,而且各个村落可以集体形式赊购,利息只要半成。

这让不少投机取巧之人大骂几家不讲规矩,怎么能这么低的利息,这不是独吞生意吗?

还不待各地的地主豪强有所动作,弘治的旨意就已经通过大明报和江湖小报正式公布。

“如有阻拦良种推行者,斩立决。”

此时正是各地捷报频传之际,朝廷威势正浓,无人敢在此时搞事。

弘治十年十月,耐寒,生长迅速的小麦和旱稻铺满了北方大地,而江南地界,第二茬水稻已经种下。

北方一年两熟,南方一年三熟,平均亩产较以往翻了两番。粮食产出的巨大的变化,让大明朝迎来了新的变革。

有着粮食作为基础供应,各种副食产品,迅速出现在市场。农业养殖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前进。

而大明本身商业活动就非常繁荣,如今更是爆发出惊人的活力。商品交换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大明境内,呈现出昂扬向上的态势。

而这一切的变革,都是柳易在背后推动。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元气复苏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福建两年时间,柳易可不单单是培育良种那么简单。

元气之变,除了让华山十一代弟子中硕果仅存的风清扬突破先天之境,还使得第十二代弟子中的部分人进入一流水平。

其他人即使没有大境界突破,实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而就在众人逐步适应天地元气的存在后,柳易拿出了此前积累的助长功力的丹药和药液。

配合着祖孙三人的一对一指导,华山十二代弟子中,去掉岳不群还存世的共四十二人,有三十五人已进入一流之境。

剩下七人,也都到了二流的顶点,只待机缘一到,就可突破。

十三代弟子作为新生力量,更是涌现出诸多优秀的人才,有几十人后来居上进入二流上的水平。

令狐冲,周轻语更是不负众望,双双踏入一流之境。

华山的中坚力量,一举超过武当少林,曾经的日月神教,问鼎江湖。

不算柳易三人,凭借服用了洗髓丹后突破至绝顶的宁中则和常思师徒,后来居上的封不平,以及因祸得福的周不疑,华山就已是当世第一。

而就是如此庞大的力量,近三分之一,被柳易带到了东南沿海。

十几位一流高手,几十位二流武者,以及一大批新老十三代弟子。浩浩荡荡二百多人,在东南沿海创立了华山研究院。

良种课题只是研究方向之一。

动植物对元气适应程度、吸收元气后的变化、定向培养;内力与天地元气间的相互影响、转化,天地元气存储;长青功、长青真气在医疗中的应用、生命力的本质;火药武器的应对方式、攻击模式;天地元气对阵法的影响……

两年多时间,柳易带着人专心搞研究,每有成果出现,便迅速转化为华山的战斗力,或者对外开放,产生大量经济效益。

柳易当了两年商业部主事,华山的存款存粮物资储备不仅没有因为人员激增、大量消耗而降低,反而在原有基础上,翻了几翻。

生产力变革,创新事物带来的降维打击,实在无解。

柳易所带领的这部分人手在搞研究,搞钱,抓住未来,推动民间的变革。

留在华山的两拨人马,也对大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