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意境者——形 神 情 理之统一(2/2)
林平之年纪尚小,阅历不足,虽能大致明白太渊的意思,却难以有深刻感悟。
可对余沧海来说,太渊的话不啻于晨钟暮鼓,字字发人深省。
他一直以来只想着去谋夺《辟邪剑谱》,认为练了辟邪剑法就能够武功大进,但再大进的武功能够比得上这位太渊道长施展的剑法吗?
可他施展的却是正宗的青城剑法,却展现出了超强威力。
原来是自己一直没有领悟到精髓,没有领悟到剑法当中的意境。
方向有了,余沧海顿觉前路光明起来,可是意境该如何领悟呢?
心里想着,同时也问了出来。
“恳请道长指点沧海应该如何领悟意境?余某定会感激不尽,为道长赴汤蹈火!”
说着,双腿一弯,就要跪地行礼。
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好,说是能屈能伸也罢,余沧海这一番举动着实叫人侧目。
“道长,不可啊!”林平之见余沧海如此,大急道,“余沧海狼子野心,若是学了这等妙法,必定会有更多人遭殃啊!”
面对林平之的指控,余沧海一言不发。
他知道真正做主的人是谁,他相信如果太渊道长真的做了决定,无论谁说什么都没用。
“无妨,余观主请起。”太渊莫名的笑道,“其实先贤早有教诲。”
“无非是诚其意,正其心罢了。”
“诚意正心?这不是那些儒家的书生说的话吗?”林平之早年读私塾的时候听塾里的夫子讲过。
“儒家?书生?”余沧海站起身后疑惑万分,怎么又跟文人扯上关系了。
“要感悟意境,必须做到自己的行为标准和道德修养与武功深意附和。比如少林的武功,连到深处必然要精通佛法,从佛法中领悟出相应的意境,不然要么武功练得不上不下,要么直接走火入魔。”
“再比如说华山派的《养吾剑法》,取自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至大至刚。”
“所以要练成这门剑法并领悟剑意,就必须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意要真诚、心要纯正。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这样说,余观主你明白了吗?”
余沧海没有说话,只是抱拳郑重地行了一礼。
“道长高风亮节,余某受教了。”
林平之却有些不以为然,心中嘟囔道:“说得轻巧,哪有那么容易?”
在他看来,余沧海狼子野心,狠毒卑鄙,不可能会有这种心性。
余沧海则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郑重道:“道长今日指点,沧海铭记于心。他日若有所成,必不忘道长之恩。”
太渊摆了摆手,淡淡道:“余观主不必如此,路有千万条,终究要靠自己走,能否走通,最终还得看个人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