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景冬立书,太渊赠文(2/2)
太渊连忙表示无需如此。
景冬重新坐下,脸色忽然暗淡下来,面有戚戚色,涩声道:“不瞒道长,书院历史悠久,最鼎盛时期,占地一千七百多亩,有学生数百人,藏书两千余册。”
“只是朝代变更,在金、元年间,金兵南下,嵩阳书院毁于战火。之后一直到本朝,书院的发展迟滞。”
“直到二十多年前,那是还是宪宗皇帝在位,书院才得到支持,慢慢复兴。老夫那时就跟着恩师在这儿,如今也不过是第二任院长罢了。”
说到以前的事,景冬不免话多了起来。
“嗐,啰嗦了,啰嗦了。”
“老夫一时忘情,倒让道长听这些陈年旧事了。”
太渊微微一笑以示无碍。
景冬接着看第二份稿子,上书《天理主敬图》。
看着看着,景冬的眉头皱了起来,脸色也变得正色万分;眼中眸光无神涣散,太渊知道,那表示景冬陷入了深思。
太渊完全能明白景冬现在的状态。
这《天理主敬图》上标天理二字,开篇明性道之重。
中列存养、省察、讲学、力行四项,为体道之功。
下书一敬字,以示心法之要。
世人著书立说,往往因言语难以尽述深意,才辅以图画。但这存养心性、躬身践行的道理,本就可用文字阐明,何必大费周章绘成图画?
这本为后世姚江之学言超悟者而发,太渊写来借花献佛而已。
所谓姚江之学,即王阳明所创的【心学】,它和景冬一直所学的【理学】在后世一直是分庭抗礼的。
所以景冬读来,对比自己所学,是有不同的地方。
好在景冬是位真正的养出了浩然之气的读书人,读书看物做事,都抱着辩证的眼光;若是那些腐儒、穷儒,只怕第一时间就呵斥太渊为邪门歪道,扭曲圣人思想。
这道统之争,自古便是你死我活的。
景冬合上了纸稿,严肃的问道:“道长这第二篇论述,不知是引自何家典籍?还是……“
他目光如炬地望向太渊,“道长自出机杼?“
太渊却不急着回答,只是提起茶壶为两人续茶。
“景院长多虑了,贫道不过借贵宝地暂住,这些笔墨权当房资罢了。“
“道长可知,你这篇房资若是传扬出去,怕是要在儒林掀起轩然大波!”景冬似是提点又似警示的说道。
“无碍。贫道又不是儒家弟子,也没有开辟学说的想法,一介方外之人,江湖散客,相信不会有人来找贫道麻烦的。”
太渊话语平淡,景冬却从他身上看出来了满满的自信,无惧无畏。
最终,景冬张了张口,又不知说些什么,只能叹了口气:“道长心中有数就好。”
“对了,贫道有一疑惑,不知景院长能否为贫道解惑?”
太渊转开话题,不在这个上继续细说。
“道长请讲。”
“贫道感知到景院长体内有一股恢弘之气,不知景院长可知??”
景冬闻言,执茶的手悬在半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