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漫步诸天的道士 > 第127章 文气养身,唯静而矣

第127章 文气养身,唯静而矣(2/2)

目录

景冬心有决定,一拍掌心,“好!既然此气生于圣贤文章,长于天地正道,就叫它“浩然正气”,哈哈哈……”

太渊又问了:“景院长胸有丘壑。敢问,平时是如何养住这股气呢?”

景冬收了笑,伸手轻抚胡须:“也并无特殊手段。”

“《礼记-大学》中所言: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老夫平常不过是以圣贤之言涤荡心尘,于字句间求个澄明通透罢了。“

“说到底,不过一个'静'字。“

太渊颔首,表示认可。

“老夫以为,正心诚意主要是靠静心的功夫。通过静坐养心,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正心诚意,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恐怕不止吧!”太渊玩笑说道,“这可是朝着【内圣】的目标前进,景院长你是想“养得静气成圣贤”呐!”

景冬的老脸不由得被太渊说得一热,道:“老夫岂敢和圣人相比!若能在有生之年,将书院发扬光大,让学子们多读几本圣贤书,老夫便心满意足了。”

太渊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没有对景冬这自谦的言论发表看法。

但内心肯定是不信的,每一位读书人,谁不想成为至圣先师那样的人物?

就如同每一位踏入仕途的官吏,谁没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宰执天下。

“静坐乃修身工夫之入口处,可藉之而观未发前气象、默识仁体、养出端倪、见性、悟道;”景冬继续说道,“澄息思虑,而与读书观理成为工夫两轮之一轮。”

在太渊的理解中,儒家的人静坐修心,是相信人的大脑中是具备有待开发的潜能量和大智慧的。

只有通过静下心来,集中和专注自己的意念,面向内心,放松身心,才能获得深奥的知识和无上的智慧。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发掘、操控和运用心神力的过程。

性命双修是佛道的核心,静坐、养气、入静、呼吸调节、真气运行等方法都是用来修心,提高精神力。

太渊心道:“儒释道果然殊途同归。”

他发现自己不需要去传景冬养生之术了,因为能孕养出“浩然正气”的大儒,他本就有最适合本身的道路。

在景冬身上,太渊看到了他恬淡自然通达自在的心志,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者是也。

心自太虚,则身还太虚。

所谓仙、所谓佛,何俟多谈。

以及安于淡泊宁静的生活,追求一种世俗生活的朴实、宁静、温馨。

他甘愿来此做一位院长,做一个刻意远离官场的隐士,是一位潇洒的智者,实现了身隐和心隐。

这时候,侍者也把早点端上来了。

“道长,来尝尝我们书院的早膳,味道不错的。”

“……好。”

太渊望着窗外三棵古柏刺破云层的枝桠,忽然问道:“这般历经千年风霜的古木,就没人觊觎过?“

景冬苍老的面容上浮现出罕见的凌厉:“我看谁敢!“

“二十年前确有个盐商想伐木制棺……“说着,景冬冷笑一声,“那厮现在还在嵩县大牢里抄《孟子》呢。“

太渊闻言,不禁笑了出声。

“这三棵树扎根在此的年岁,比嵩阳书院的名头还长。“

景冬指向那棵倾斜的“二将军柏“,面露追忆,“每逢盛夏,我便搬张竹榻在树荫下批注典籍,听着枝叶沙沙,倒比任何消暑良方都管用。“

太渊端起茶盏轻抿,“难怪贫道昨夜观柏,见树冠有文气缭绕,原来是得景院长“浩然之气”滋养。“

然抬眼望向院中古柏,悠悠道:“这般灵木,合该与院长互为知己。“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