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严世蕃被擒(1/2)
说实话他就算不应下来,还能怎么样呢?难不成他也能在朝堂搅风搅雨?
不是王远瞧不起他这正六品的小官还真帮不到他的忙,更何况还是工部这种衙门。
~~~~
大年三十。
夜色如墨,寒风凛冽,江西分宜沉浸在一片萧瑟之中。
严嵩自年初被罢官后,便心灰意冷地回到老家,欲求安度残年。
往昔他归乡,别说是分宜县令,哪怕是江西布政使皆毕恭毕敬,远迎高接。
如今,他连县城城门都不得而入,只能灰溜溜地回到自家老宅。
所幸嘉靖还念及旧情,虽抄没其家产,却未查封老宅,使他尚有容身之所。
此刻的严家老宅,清冷孤寂。
家中仆人侍女,唯恐受牵连,早已作鸟兽散。
偌大的宅院里,仅余严嵩与老管家严忠二人。
严嵩年事已高,双眼愈发昏花,近乎失明,唯有白昼时分,方能勉强视物。
厅堂之中,严嵩独坐。案几之上,一碗稀粥孤零零地摆放着,映衬着四周的空寂。
他挥了挥手,朝身后说道:“阿忠,坐下和我一块吃吧。说起来,自我考上秀才之后,咱们便从未一同用过饭了。”
严忠见证了严家从地方小族崛起为天下望族,又目睹其衰败,心中满是酸楚,他摇头道:
“家主,忠不过一介仆从,岂敢与主人同席而坐?”
严嵩叹道:“莫非你也嫌弃我了?让你一同用餐都不愿?”
严忠迟疑片刻,终究在严嵩身旁坐下。
严嵩感慨道:“哈哈,好!阿忠,我从未将你视作仆从。自我六岁启蒙读书,你便做了我的书童,一晃竟已八十年了。
我最信任之人,既非弟子,也非儿子,而是你!你我虽为主仆,实则情同手足!”
严忠闻言,泪水夺眶而出,声音颤抖地唤道:“少爷!”
严嵩一怔,往昔年少时光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眼眶也不禁微微泛红。
恰在此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寂静。
严忠忙抹了抹眼角,快步去开门。
门开处,他微微一愣:“汝贞,你怎的来了?”
来人正是胡宗宪,他站在夜色中,语气诚恳:“忠叔,我来看看老师!”
严忠默默让开,道:“你进来吧!”
胡宗宪踏入宅中,一眼便望见亮着灯火的正堂,疾步而去。
然而,当他走进屋内,却不由得愣住了。
屋内未燃炭火,寒意彻骨,仅在严嵩身侧点着两根蜡烛,光线昏暗。严嵩面前,那碗稀粥更显凄凉。
胡宗宪心中一痛,当即拜倒在地,重重磕头:
“老师,学生来迟了!”
严嵩听闻声音,激动不已,摸索着桌子站起身来:“汝贞,是你来了吗?”
胡宗宪深知老师耳背,凑近大声说道:“是!是学生来看您了。”
严嵩落座后,招呼道:“坐,来坐吧。你怎的这个时候过来了?”
胡宗宪定了定神,说道:“老师,往昔您这儿门庭若市,学生寻不到机会与您好好说说话。如今人少了,学生总算能与您叙叙旧了。”
“好!好呐!难得你还记着老师!”也没再问胡宗宪,为何不在家中和家里过节。
突然,胡宗宪问道:“老师,您如今可曾后悔过?”
严嵩微微一愣,随即摇头:“我从未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情,落得如今这般田地。
我不怨任何人,只怪自己时运不济。
和我说说那个王远的情况吧,这一年来,都无人与我讲讲外面的事儿。”
胡宗宪点头道:“王远如今已是国子监祭酒了。”
严嵩惊道:“什么?如此之快?是徐阶在帮他了?”
胡宗宪苦笑着摇头,又想到严嵩目不能视,连忙解释:
“有部分是徐阶相助的缘故,但更多还是靠他的圣眷与能力。
这一年,他未曾停歇。年初扳倒我们严党时,他提出盐政改革,今年便全力推行此事。
首先,他封禁了除七大盐场之外的所有大小盐场,而后改造其余盐场,将煮盐之法改为晒盐之法。
如此一来,产盐量剧增,比以往多了三四倍,且因无需伐薪烧木,成本大幅下降。
其次,他调低盐价,如今官盐售价统一为十文钱,私盐贩子再无生存空间。
最后,他推行销售商制度,将两京一十三省十五个销售地,分给朝中各勋贵大臣。”
胡宗宪说完后,仿佛看见严嵩浑浊的眼中,闪过了一道精芒。
严嵩不知不觉,又恢复了考教学生的习惯:
“汝贞,你觉得这三条之中,哪条最为关键?”
胡宗宪稍作思索,迅速答道:
“学生认为第三点最为重要。这销售商制度,分明是一次利益划分。
若能划分公正,令众人信服,便能树立极高威望,就像老师您当年一样!
此次王远划分利益,不知用何办法说动了皇帝,使宫内不占任何销售商名额。
其他名额,兼顾了文臣、勋贵、藩王,就连裕王殿下也有份。
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好歹未出大乱子!”
严嵩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你所言虽有道理,划分利益的确是提升威望的良策。但依我之见,最重要的实则是第二点。”
“第二点?”胡宗宪满脸疑惑。
严嵩解释道:“表面看来,降低盐价是惠及百姓的仁政。但实则,此乃釜底抽薪之计。
私盐绝迹,百姓皆购官盐,如此一来,天下人口数量,陛下便可通过盐的销售情况大致掌握。
今后若有地方隐瞒人口,一查便知!毕竟人不可无盐,且用盐量皆有定数!
真没想到,当初小小的翰林,竟能想出这般计谋,真是便宜了徐阶。
若此人是我孙女婿,我严家或许不会这么快败落。
说不定他还能接过我的位置,延续严家数十年风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