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24章 养兵先养粮

第24章 养兵先养粮(1/2)

目录

待一众伐木工大声感谢过后,江河向江大中问道:“江管事,你平日常在田庄上行走,不知道可有听说过咱们这边有人种植从外邦外来的甘薯与番麦吗?嗯,还有一种叫土豆的?”

他其实还是更习惯叫红薯和玉米,但他要说这两个名字,江大中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眼下红薯的叫法确实是叫甘薯,因为他知道徐光启曾上过一道叫《甘薯疏》的奏章,好让朝廷能大力推广红薯的种植。可惜直到明朝灭亡,也没引起重视。

红薯原产于南美洲,大航海时期,西班牙人殖民南美,也得到了红薯这种新型农作物。后来西班牙人又殖民菲律宾,也把红薯带到了菲律宾,并成功种植。

菲律宾在此时名叫吕宋,万历年间,有一名福建人渡海到吕宋做生意,在发现红薯这种新作物后,回航时私藏了红薯苗带回福建,然后在家乡成功种植。

据说同时期,还有广东与云南这两条路线也有分别传入。但此时虽然传入了进来,却也都只是各地有小范围种植,还没有大面积推广普及开来,所以徐光启在民间发现这一高产作物后,便上疏朝廷,希望能由朝廷以政令的形式,在各地大量推广种值,解决粮食危机。

此时的玉米,也是同时存在有从海路与陆路传来的说法。海路便仍是西班牙在吕宋的殖民地,陆路则说是从西域那边一路传来。

而玉米最初的叫法就是番麦,也有叫西天麦的。至于土豆,江河倒是不知道最早的叫法,便干脆按自己前世习惯叫土豆了。

这三种高产的作物,其实都是原产于南美洲,最先的传播途径,也都跟西班牙这个殖民者有关。

江河当然没忘了明末还正好撞上了小冰河时期,各地天灾频发,粮食欠收。明朝的灭亡,也跟这一点大有关系。

所以这几样高产作物此时既然已经分别传入了进来,那他自然要弄到手,然后想办法大力推广种植。乱世除了要有兵,更要有粮。

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连充足的粮食都没有,那也根本养不起兵,至少要让军队吃饱饭,才能谈得上有战斗力。

明朝后期军队拉胯,战力下滑,也跟这一点有极大关系。由于开中法的破坏,九边重镇经常缺粮,边军连饭都吃不饱,自然也就谈不上还有什么战斗力。

所以有句话叫,“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如果能让明军满饷吃饱饭,那战斗力就有质的提升。

其实明末边军的家丁制度,也是缘于在朝廷长期军饷不足的情况下,将领们所做出的一种应对举措。

既然全军的军饷都已经欠了,无法满足所有士兵,那就不如接着欠,他们则集中资源养精锐,提高其中的的一部分战斗力。至于谓了。

反正只要优先保证他们家丁私兵的供养,真发生了闹饷的兵变,他们也能做到及时弹压。

“甘薯?番麦?土豆?”江大中闻言重复着念了一遍,有些茫然地向江河苦笑摇头道,“二公子,这几样东西的名字我都还是第一次听说呢,是真没见过,也不知到底有没有人种?”

“那你回头帮我去四处问问,打探打探,看有没有人种,如果有,立即向我来报。”江河闻言虽然有些失望,但这种情况本也就在他预料之中,眼下这几样东西都还没大规模普及开来。

红薯他倒是能够大致确定,这个时候福建、广东一带肯定有种。但限于这时代的交通条件,以及大社会环境下民间百姓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尽管徽州也属于南方,离福建、广东两地并不算远,却也是还没能传过来。

不过传不过来,他回头也可以托人去那边打探,务必把种子与苗木带回来。

玉米也顺带到福建那边打探一番,西北的话就只能去甘肃那边打探了。至于土豆,他却是完全不知早期的种植信息,甚至也不确定土豆在这个时期传过来了没有。

毕竟对于土豆传入华夏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明朝万历年间就传进来了,还有的则说要到十九世纪才能传进来,所以只能让人先四下打探去问一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