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99章 文官荫武职 熊廷弼案未决

第99章 文官荫武职 熊廷弼案未决(1/2)

目录

这座许国石坊的位置已是距离通往外城的那座内城门不远,也位于这条街道的尽头。所谓牌坊,自然是建在坊前的。

许家的府第,正是距离这座牌坊不远,走到近前后,转身往旁看去,便正是许府。

许家因出了这位阁老,所以许家的门牌匾额上是写着“许府”,允许用府。

虽然许国早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但像做到这种高官的,却能够恩荫子孙后代。许国死后,其儿子与孙子都有受恩荫入仕。

许国这一脉,眼下当家的是其孙子许志吉,时下在朝中任太仆寺丞一职。

而许国的恩荫,也能沿袭到侄子一脉。所以许文哲家的这一支,也有受到许国的恩荫。不过许国直系子孙享受的是其文荫,而歙县许家的侄子这一支,获得的却是武荫。

文官也能够恩荫子孙武职,这是明朝自景泰年间后所出现的特有制度,比如张居正的四子张简修便曾得父荫成为锦衣卫千户。

不过文官能荫子孙武职,却也不是随便荫的,而是需要这名文官有军事贡献,立过军功。许国自然符合这个要求,有平大小金川叛乱之功,所以才得到了武荫的名额。

而明朝的武职则又是世袭的,所以文官可以荫子孙武职后,就等于其后的子子孙孙也都端住了这个铁饭碗。

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也算是种文官封爵制度的补充。

文官通常情况下是不能获得封爵的,只有立下很大军功才有可能获得这一殊荣。

明朝自开国以后,只有三名文臣因军功获得了封爵。一个是正统年间的王骥,因三征麓川之功,而被封为靖远伯,成为了明朝开国之后首个因军功获封爵位的文官。

另一个是成化年间的王越,也就是曾配合大太监汪直一起守大同的那个王越。这人实际上是文官,后来因功被封为威宁伯。但在汪直倒台后,王越也因为与汪直的交好,而受牵连被夺爵除名。

虽然王越后来在弘治年间也重新被起复,甚至最后累积功勋进为少保兼太子太保,但始终没再恢复他的爵位。

最后一个,就是赫赫有名的王守仁王阳明了,将心学发扬光大的一代文宗,就算在此时的明末,也已是被提升到跟朱熹并称的人物。他因军功被封为新建伯,死后还被追封为新建侯。

明朝自开国与靖难之后,爵位便不容易获封了。能够以文官之身而被封爵者,更是少之又少。这三名文官能够因军功被封爵,实在很了不得。而且很巧合的是,三人都姓王。

其实算上文官被封爵的话,除了开国的李善长、刘伯温这几个不算外,也还有三人获得了封爵。

一个是忠诚伯茹常,另两个是兴济伯杨善和武功伯徐有贞。

但这三人获得封爵就不是靠军功了,茹常是因为第一个劝进朱棣靖难成功后做皇帝,才获得封爵的。

另两个杨善和徐有贞,则都是因为参与了叫门天子的夺门之变有功,而因功封爵。

只有王骥、王越、王阳明三个,是实打实靠军功封爵的。

许文哲家这一脉以许国侄子的身份获得了武荫,得了个锦衣卫千户的世袭职位。

最初获得这一职位的,是许文哲的叔祖许立峰。但许立峰传下的这脉到了许文哲这一代,却是子嗣不丰,家中已无男丁。

所以许家将许文哲的二哥许文劭过继了过去,如今许文劭已是袭了锦衣卫千户一职,在京城任职。

官员的宅第称府,本就可以荫传三代,更别说许家这一代里,也仍然有做官的。

同理,汪家的宅子因为汪道昆的缘故,也是能够光明正大用“汪府”。而江家有人做官的历史却太过久远了,所以传不到这一代,只能用江宅。

许家虽然出了许国这个万历年间的阁老,可在眼下的歙县五大徽商家族中却仍然只能敬陪末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许家发家太晚了。

江家发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之时,而汪、吴、鲍这几家则从商发家更早,早在两宋年间,甚至更早时期,就已经开始从事商业活动,积累财富了。

但许家之前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是到明朝中期,生意才逐渐开始做大的,现在能够跃升为歙县五大徽商家族之列,还是多亏出了许国这个阁老对家族的帮衬,方才做到。

否则的话,歙县便仍只是汪、吴、鲍、江这四大徽商世家。

此时才刚入夜不久,时间还早,所以江河带着书砚赶到许府大门前后,命书砚上前敲门,很快便有人来应门。

书砚与那门子见了礼后,报了江河的名号,那门子显然也听说过江河,立即就赶进去通传。

接着约有盏茶时间后,许文哲便亲自迎了出来,向江河行礼道:“汉生怎么晚间过来寻我,快快请进!”

江河笑着回了礼后,道:“我白日事忙,没抽出空,所以便改为了晚上拜访,没打扰你休息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