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七上八下一倾神[综] > 历史中的半边天(乾隆继皇后六十三)

历史中的半边天(乾隆继皇后六十三)(2/2)

目录

“四哥,咱们闭门私语,如果先帝没有走在母后皇太后的前面,我敢笃定,他也不会为了你这个秘建皇储册立圣母皇太后为继后。”寒苓顿了一顿,“而且,我希望你许我一份独一无二,后世提到乾隆朝的皇贵妃,只有娴皇贵妃辉发那拉氏一人而已。”

“苓儿,我们相识二十四年,相伴十二年,我到如今都没看透,你究竟对我存着一份怎样的心思。”弘历按了下额头,“可悲,我知道你并非谦逊退让,你是真真切切不愿意做我的皇后。”

乾隆十年五月初五未时三刻,富察皇后驾崩于长春宫。

富察皇后的一生,于妇人间贵徴已极,身为嫡妻,终皇后之世受制皇贵妃,皇子二人尽数夭折,其可羡、其可悲、其可怜不免令后人唏嘘慨叹。

逝者如斯,以富察皇后的过世为分水岭,前朝后宫同时掀开了新的篇章。

康熙十三年五月,孝诚仁皇后驾崩,因值三藩之乱,康熙皇帝专降圣旨,免各省举哀丧仪,其后的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一律循例而行,从未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如京治丧。

皇帝专宠娴皇贵妃,主事大臣本欲援引旧例举办国丧,弘历揽奏大怒,将所有总理王公尽皆革退,又以“大行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为名,抛开本朝《会典》,以《大明会典》为例,命外省官员照京治丧,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摘除冠上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二十七日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作乐。天下臣民一律为国母故世服丧,就大清而言,尚属空前之举。

籍此为引,皇帝亲定谥封,钦赐大行皇后谥号为“孝靖皇后”,拨巨资挪盖停放棺木的观德殿、静安庄,连同丧仪支出,耗费银钱数以百万计,在世人面前展露出了一位追思发妻的重情天子形象。

在前朝后宫因为弘历的举动生出“皇帝懊悔亏待皇后,必有所为施加娴皇贵妃”的推测的同时,弘历终于露出了“大清□□者”的政治獠牙。

首当其冲的是皇长子和皇三子,以“嫡母崩逝,无哀慕之诚”为名,弘历严旨斥责,当众发出“此二人果不可承续大统”的定论,皇长子永璜的该管师傅、谙达、侍读尽受处分,连同治丧总管和亲王弘昼、大学士鄂尔泰、领侍卫内大臣来保亦因失职之罪罚去三年俸禄。

紧随其后,弘历开启找茬模式,因于翻看皇后册文时发现“皇母”的满文译文误写为“皇妣”,登时勃然大怒,将礼部堂官锁交刑部治罪,又因刑部拟刑过轻,责备其“党同徇私、故意宽纵”,遂将刑部全堂问罪,诸百官胆战心惊,惶惶难以终日。

六月,以皇后祭品“俱不洁净鲜明”为由,光禄寺少卿以上主官皆被降级调用;工部因办理皇后册宝“制造甚为粗陋”,亦交督察院全堂问罪;未曾奏请赴京的各省满族督抚、将军、提督、都统、总兵各降两级留用,一下波及到了五十多名满族文武大员。

七月,因百日内剃头,弘历再次发起诏狱,处分失仪外官十余人;更以祭文平庸为名,将大学士张廷玉以下中枢大臣五人行以罚俸处分。

以乾隆十年的官场风暴为qidian,乾隆皇帝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为“颐指气使,呼来喝去”,动辄以“痛骂训斥,任意挫辱”粗暴相加,“彬彬有礼”的面纱从此被撕去,“君使臣以礼”这句话彻底从乾隆王朝的政治词典中删除掉。

相较与前朝的血雨腥风,失去领xiu的六宫妃嫔们明显要欢快祥和的多。

皇后驾崩,凤位从缺,加上自戕的慧妃,皇帝的后宫委实显得萧条了许多,纵然并不情愿,崇庆太后也只能附和崇元太后的意见,希望儿子能够早日择定继后人选。

中秋过后,孝靖皇后百日孝满,乾隆皇帝承奉两宫皇太后旨意拉开了封赏六宫的序幕。

八月二十日,曾摄六宫事的娴皇贵妃被正式册立为“摄六宫事娴皇贵妃”,授“摄六宫事娴皇贵妃”金宝金册,“摄六宫事皇贵妃”因此变成了大清后宫的官方封号;皇帝同时降旨,升格娴皇贵妃仪仗为摄六宫事娴皇贵妃仪驾,较皇后仪驾减仪车一乘作为区别,内外命妇、皇子皇女、文武百官、番邦属国皆应以册后之仪于交泰殿朝贺摄六宫事娴皇贵妃。

八月二十五日,册封皇三女为固伦和敬公主、册封皇四女为固伦和晴公主,诏改先帝养女、已故和硕和惠公主封号为和硕怀悯公主,册封皇五女为固伦和惠公主,俱为亲王封秩,以示优宠之礼。

八月二十八日,追封大阿哥生母哲妃富察氏为贵妃,谥哲悯贵妃;又次日,晋封纯妃为贵妃,参酌康熙朝、雍正朝册封贵妃旧例,去其嘉号,以本姓“苏贵妃”称呼;晋封愉嫔珂里叶特氏为愉妃,居诸妃首位;晋封贵人陈氏为婉嫔,为咸福宫主位;晋常在巴林氏、索绰罗氏为贵人;答应陆氏、林氏、柏氏、魏氏俱晋常在,这也是皇帝继位以来六宫内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晋封。

坐上近乎冰寒的凤椅宝座,摄六宫事娴皇贵妃暗下决心:走下去,要这样走下去,绝不能做第二个富察皇后!

※※※※※※※※※※※※※※※※※※※※

正文的上半部分到此结束,后面还有一篇番外。不知道读者是什么感觉,我觉得这篇文毁三观了——女主不是正室啊!大女主的文我之前写过了三篇,《简妃传》的女主是继室,但她捍卫着并非自己所出的元配嫡子的继承地位(这样做既是政治考量的需要也有圣母品质作祟的原因);《等待阳光》的女主是私生女,她自己觉得自卑,她的母亲是被小三的,也落了一个抑郁而终的结果;《荣府长房》的女主就更不用说了,她能灭掉小三的国家;辉发那拉氏寒苓有类于现在的小三上位,她是可怜人,但也不是不可恨的,如果以当时的年代做背景,似乎可以给她一个“情有可原”的辩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