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半边天(乾隆继皇后一六三)(2/2)
祥嫔愈发着忙:“嫔妾知罪,是嫔妾精力不济,把万岁爷的旨意记混了,当是人参赏给嫔妾,首乌赏赐贵妃姐姐,这才——求万岁爷法外开恩,宽恕嫔妾的大意之罪。”
寒苓叹息一声:“我可怎么给永璇交代呐!”
弘历怒道:“哪个熬的药,都给朕抓起来。”
祥嫔脸色惨白:千算万算,何曾算到这样的结果。
常纨磕头不断:“万岁爷,我们主子冤枉,我们主子冤枉,实与万岁爷回话,主子得了首乌,再不曾假手旁人,主子一片好心,亲手熬了首乌,亲手端到了贵妃娘娘面前,万岁爷试想,这样毒害贵妃娘娘,对主子能有什么好处呢?”
寒苓点了点头:“皇上,这奴才虽然无礼,一番话还算讲的明白,祥嫔素日娇纵,也有些着三不倒两,说她有心毒害贵妃,臣妾未必不信,但要这样明火执仗的下手,连三岁的孩子也不会这样办的。”
弘历面沉如水:“人参呢?”
祥嫔支吾回道:“嫔妾当是万岁爷的恩典,方才便已经熬成参汤自己服用了。”
弘历抬一抬下巴:“给她瞧瞧。”
刘瑞林奉旨问脉,很快便有回音:“祥嫔娘娘火气极盛,确实是服用大补之药的脉象。”
舒妃“哼”的一声:“这还用看吗?祥嫔的鼻子还是红的,怕连鼻血都流了不少吧?”
弘历又问:“还有谁经手了首乌?”
不过是一天的事儿,李玉记得门儿清,跪在地上答道:“皇上,自果郡王送来,只奴才一个人经手,过不半日就交到了祥嫔娘娘的手中。”
“倒把他给忘了!”弘历厉声讯问道,“弘曕呢?”
果郡王万没想到,自己竟然因为一株首乌,被卷到了“谋大逆”的案件之中。
当然,这位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先帝老来子是解释不清楚的。
皇帝有两个本能,第一,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第二,保住自己的龙椅。这两条在乾隆爷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若是有心有意,果郡王弘曕同时触犯了两条忌讳;若是无意为之,毕竟危及到了皇帝的人身安全,不管怎么说,以眼下的结果来看,都够他喝上一壶了。
寒苓全程沉默,她也有沉默的理由:皇帝如果有个万一,最大的获益者十有八九是她的亲生儿子永玺,既然身负嫌疑,自然不便蹚进这池浑水之中。
事情明明白白放着,弘历宁愿相信弘曕是无辜的:不管祥嫔是否无辜,妃嫔之间明争暗斗,总强过郡王弟弟杀兄弑君——他丢不起这个人。
思虑再三,弘历没有扩大事态的意思,贵妃的官方死因是薨于时疫,除以密旨,命傅恒、永瑛严查真相,知情人全部都已封口,祥嫔被禁足的罪名是“忤逆皇后,险些贻误皇帝病情”,果郡王也关了起来,理由是“轻忽时疫,至于蔓延,几乎危及太后、皇帝安危,事后隐匿不报,心存侥幸之念。”
御驾驻跸行在,不便为贵妃立时举哀,皇帝降旨,追谥贵妃为“淑嘉贵妃”,一应葬仪,比照纯懿贵妃办理。
皇太后隐约听到了一些风声,但皇帝不说,她也不好主动去问,见着儿媳,不过说一句“又教你受累了”而已。
金贵妃一死,四妃中的骑墙派彻底倒向了景仁宫。
舒妃对弘历说道:“皇上,主子娘娘这些日子越发短了精神,听成芝说,娘娘整宿落泪,懊悔早年冷落了承恩公夫人。”
“原是朕的不是。”弘历叹息一声,“不是为朕,皇后也不会留下这样的遗憾。”
“主子娘娘把您看得最重,也亏得祖宗保佑,皇上能够平安无恙,皇后娘娘的苦心就没白费。”舒妃赔笑道,“主子娘娘心里苦,又不好在太后跟前露出来,毕竟没了生身的额娘,皇上还要多加体恤娘娘才是。”
“嗯。”弘历欣然应允,“太后跟前你多担辛苦,再有闲暇,常去皇后跟前,予她略作排遣也是好的。”
舒妃赶忙答应:“皇上放心就是。”
皇后诸事不理,一意为亡母伤心,皇太后颇有微词,只因皇帝赏赐不绝,只得压下纠察之心,沉下心思,对后宫将来从长计较。
※※※※※※※※※※※※※※※※※※※※
没错,娃娃参是幌子,首乌才是主角。前面的伏笔不算,从一百六十一章开始,到一百六十七章结束,大家可以列一列所有当事人,看看女主的这盘棋下的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