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2/2)
在这一带的黄河上分布着三个渡口,从北向南依次为:夏阳渡口(今陕西省韩城)、临晋渡口(今陕西省大荔)和风陵渡口(今陕西省潼关)。黄河离开陕北黄土高原后,向东遇到太行山的阻挡,拐头向南流去。在夏阳渡口这一段河道狭窄,水流湍急。魏豹派出的前锋大将柏直在这里布置的兵力并不多,因为这个渡口几乎无法行船,大军渡河谈何容易。柏直的主力部队主要集中在蒲板(今山西省永济),靠近临晋渡口一侧,该渡口河床宽阔,水流平缓,适应大部队渡河。探兵传来了消息,韩信正在黄河西岸安营扎寨,赶造渡船,柏直也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
这是韩信第一次独立率军出征,他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任务有多艰巨,责任有多重大。汉王这次派他独立作战,实际上已给他下达了死命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几天来,他带着曹参和灌婴对沿河的地形作了详尽的考察,一个方案渐渐在脑海里形成。他果断地决定,继续加大在临晋渡口边造船的声势,将主力部队调至夏阳渡口附近埋伏,派人到民间大量搜集当地百姓渡河使用的木罂缶(一种口小腹大的木桶)。数量不足就继续赶造,要达到人手一只。
河对面的柏直眼看着汉军在临晋渡口河滩上兴师动众的造船,心里盘算着汉军渡河的日期,不由得意地发出几声嘲笑。汉军在此处渡河,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天,在山西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出现了大量的汉军。人数不多的魏国守军根本就无法阻拦潮水般涌来的汉军冲击,几乎没做出抵抗就被汉军击溃了,韩信正是用木罂缶绑在士兵身上泅过黄河的。至于临晋渡口造船只是为了迷惑魏军而已,韩信的军事才能在这次突袭中再次得到了证明。当魏豹得知韩信已经占领安邑的消息后,连忙调兵遣将组织反攻。在临晋渡口盯着汉军造船的魏军大将柏直听到汉军占领安邑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汉军刚刚造好的几只渡船此刻还静静地躺在河对面,这批汉军不知是从哪里过河的?
过了黄河的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如虎添翼,副将曹参、灌婴更是一马当先,率军冲锋。几仗打下来,魏地已被汉军占领了一大半。
在山西平阳(今临汾市西南)郊外,韩信率领的汉军与柏直率领的魏军主力部队相遇,一场激战后汉军大获全胜,当场俘虏了魏豹和柏直。汉军顺利进城,至此整个魏国被汉军占领。
韩信派人把魏豹押往荥阳,请汉王亲自发落。
刘邦在荥阳见到被押来跪在堂前的魏豹,拍案怒斥:“自你归汉以来,我待你不薄。彭城一战,我军伤亡三十余万人,你作为大将军能没有责任?但我没有处罚你。没想到你恩将仇报,竟然做出叛汉投楚的举动,我恨不得一刀宰了你。”
事已至此,魏豹无话可说,只有认罪的份。他俯在地上不敢抬头看汉王,也不敢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只有等着汉王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