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七百二十一章 絮叨(2/2)
“不管是墨还是彩,本身并没有落在原画上,将来重做修裱的时候,同样也只是去掉这些部分,因此从构图上来说,并没有增减改变原有画作的任何东西,只是将原来断裂的画面和画意重新接续起来了而已。”
“解除了这个误会,我们才能够开始讨论修旧如新的可能性。”
“第一步当然是将除了书画的其余装裱部分去除,不管西方的油画,还是东方的水墨画,其实都是一样的;第二步则是去污,这一步其实东西方也是相似的,不过去污的手法,因为画稿的材质,所用的颜料的不同,以及污染积累的方式,损毁的方式不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
“与油画的颜料和纸张不同,国画有一个好处,就是所用的纸张或者绢帛,其纤维亲水性很强,因此细腻的颜料和炭墨粉末非常容易随着水介质被吸附深入到纸张当中,两者融为一体,创作完成以后再难以分开,可以用水进行清洗。”
“在这个基础上,所谓国画的装裱,其实就是将装饰材料,强化材料,用粘合剂和作品粘连在一起而已。”
“这种粘合剂非常简单,就是用稻米淀粉调和而成的米糊,这是一种性能非常良好的水溶剂,性能稳定,粘合牢靠,而且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轻松实现装裱过程的逆向操作,只需要将作品重新用水浸泡,粘合剂就会溶解,实现所有材料的再度分离。”
“这无疑对画作的修复和重新装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当然世事无绝对,国画里青绿山水和工笔花鸟这两类画作,它们的作画过程,是通过一层矿彩,一层矾胶,一层矿彩,一层矾胶堆叠起来的,这样的手法,又和西方的油画类似,这种画作的最大问题就是和底稿材质的啮合程度不够,在修复和重裱的过程当中,很容易造成脱色。”
“所以对于这两类画作,在清洗的时候需要更加的仔细,需要将清洗和固色同步进行。”
“固色剂一般还是传统画作所用的胶矾,不过古代中国画里使用的水溶胶有很多种,每一位修裱大师都有其独门的配方。”
“最后就是修复了。油画的修复一般是在油画背面加上衬材后,再在表面加上一层透明的物质,隔绝原作和空气,之后再在这层透明物质上进行补色,而中国画则是直接在衬材上补色,这是最大的区别。”
“剩下的就是技法了,油画补色的技法比较简单,而中国画的技法就十分复杂,因为中国画,尤其是占据审美高端的文人画,其笔法要求与书法息息相关,运笔的气势和连贯性相比其余画作而言过于明显,因此需要先理解其走势,运笔,运墨,运色,其后才能进行修补。”
“修补是一个精细缓慢的过程,而画家运笔则奔放流畅,意到笔到,如何才能够用精细缓慢的手法,将这奔放流畅的意境重新接续上,这就对审美和技术都是非常大的考验了……”
三幅大画,周至就这样一边修补一边絮叨,整整花了两天一夜的时间,终于将之添补完毕,修补完成之后的画芯变得焕然一新,之前久远的旧迹荡然无存,割裂缺失的地方被添补到难分新旧,对于画幅非常巨大的三幅“巨轴”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其实周至倒是不觉得如何累,因为三幅画除了大了一些,其实保存状态远比他修复过那些画幅虽然小,然碎裂污糟得连画的本来面目都看不清的古画来,简直可以用轻松来形容。
不过无论是摄影小组还是轮流着来旁观的管舒宁,王少方,翁万戈,翁以钧来说,周至的嘴甚至比他的手还要厉害。
国学是一门庞杂繁复的学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幅画就是一个基点,可以扯出一个知识网络构成的球体来。